详情
文化研究
传承人释永悟:鱼山梵呗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

阅览次数:8118     发布时间:2020-11-06




 
   10月31日一11月2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梵呗寺住持永悟法师应邀赴杭州灵隐寺出席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浙江音乐学研究所主办,杭州佛学院承办的以”佛教梵呗研究”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作主讲嘉宾进行了主旨演讲---《鱼山梵呗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


内容摘要: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当前宗教界的纲领性指导方针。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鱼山梵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然“金言有译,梵响无授”,三国魏曹植始创鱼山梵呗,历代发扬光大,传承有序。1800多年来,始终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性符号,鱼山梵呗之普及与影响,两千余年来已成为社会共识。梵呗是中国人对佛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流行的净心器乐佛曲到佛事仪轨中的发心忏悔唱诵再到修行法门中独特的养心禅定发慧唱持密法,在梵呗体系中从曹植的汉语四声五音的出现,到五言律与七言律、汉代升降声曲折的五音七声、十二吕律声律及格律等文学体系成熟运用的发明,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追根溯源,作为音声佛事的梵呗声闻而生信唱持修定,再到引人发慧的赞诵。入觉悟佛境,都不能脱离其作为清净自性成佛之道之修持法门的本来面目。梵呗具有历史五变、文本五类、次第五层、传承五要、利益五种共二十五种特征,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代表性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历史文化和科学保护价值重大,传承梵呗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从语言学、文学、哲学、传统民族音乐学、佛教布教记录与佛教史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珍贵的价值,伴随佛教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代表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鱼山;梵呗;佛教;中国化;传承;发展
引言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山东鱼山梵呗寺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责任,在海内外领域内具有代表性与较大影响,经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开展传承活动,保护传承鱼山梵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誓“复兴梵呗,生死与共”的声明。以鱼山梵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得到了尊重,获得了社会群体的认同感。
    在保护传承时,传承人锤炼了忠诚、执着、朴实苦行的品格,增强使命和担当意识,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在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时,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到不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发掘曹植开创“学者之宗”的鱼山梵呗并实现佛教中国化优秀典范的传承渊源,展示文化自觉自信
    梵呗就是和尚念经的声音,是佛事仪轨音声反闻自性修持的法门,是中国佛教音乐原声的特称。佛法自东汉传入中国,起初“梵音重复,汉语单奇”的矛盾佛法弘扬不开,“金言有译,梵响无授”的状况。?待佛教中国化方向的弘传方法途径诞生。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230),陈王曹植鱼山(又作吾yú山,山东东阿县境?)闻梵始创“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传为后式有六契传承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又因鱼山闻梵声而制呗,以空中梵响之灵感,用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与佛法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发展,在礼乐之邦山东鱼山始创第一首清净禅定音声鱼山呗,后世广泛应用发展佛教法事仪轨中简称“梵呗”。在道教“道士效之,作步虚声”第一首道曲,谓仙呗或清呗。
   唐朝年间(600-850),梵呗请至日本谓之“鱼山声明”,请至韩国称之“鱼山”,进而流播到整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传承下来,故历史上曹植一直被尊为梵呗创始人、中国佛教音乐鼻祖,鱼山偕鹿苑齐名,成为梵呗标准“丛林腔”典范的代名词,这项优秀传统文化在佛教中广泛应用并传承开来,被历代史学家、诗人、高僧公认传承,鱼山呗是中国礼乐文明创造性与创新性发展,故鱼山梵呗是佛教中国化文化自信传承的重要标志。鱼山寺历史以来被中外佛教界尊为“梵呗祖庭”,传承梵呗反闻闻自性证耳根圆通三昧入般若门承传佛陀声闻缘觉解脱门。鱼山成为佛教中国化优秀典范为主流传承,到明朝经过永乐皇帝与宫廷乐词牌充分结合发展佛曲影响广泛,至清末,与各地民间戏曲结合运用法事中,百花齐放。历经支谦、康僧会、觅历及“亦云祖述陈思”的帛法桥、支昙?、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将梵呗传承提倡,发扬光大,普及于齐梁,兴盛于隋唐,传承于宋元,濒危于明朝,回归于清中。总之,鱼山梵呗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梵呗体系。鱼山是中国化佛教梵呗标准“丛林腔”的代名词,在2008年,鱼山梵呗就被国务院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佛教中国化的优秀典范。
    南朝(390-470)刘敬叔《异苑》云:“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公元445-518年,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卷一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序》中《陈思王感鱼山梵声制呗记》第八记载了曹植创梵。 梁慧皎(497-554)《高僧传•经师篇》记载:“自大教东流,乃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是故金言有译,梵响无授。始有魏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其后,帛桥、支钥(又称支昙?)亦云祖述陈思,而爱好通灵,别感神制,裁变古声,所存止一千而已。”
   南北朝陈永定二年(558) 莆田广化寺大雄宝殿石柱“鱼山谁谓遥,三千界内咸瞻玉宇;象教不终隐,二百年来再现金精”对联歌赞佛法,后人雕刻成大雄宝殿石柱赞联。又著名文学家、诗人庾信(569)应周武帝《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鱼山将鹤岭,清梵两边来”的观点,亦说明鱼山梵呗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     
    隋唐时期(560-610)梵呗文化空前鼎盛,《鱼山声明集》一书行世,内容简明直接,直表内涵,不拘于文学艺术性。唐释道宣(596-667)《集古今佛道论衡》卷甲附录称:“陈思王曹植,字子建,魏武帝第四子也。初封东阿郡王,终后谥为陈思王也。幼含?璋,十岁能属文,下笔便成,初不改定,世间术艺,无不毕善,邯郸淳见而骇服,称为天人。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读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之讽诵,咸宪章焉。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扬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莫闻。植深感神理,弥悟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梵声光显,始于此焉。其所传呗,凡六契,见梁释僧?《法苑集》。”
    804-845年,日本真言宗空海、天台宗最澄、圆仁等大师分别入唐学法,将梵呗请至日本生根。圆仁继承其师最澄衣钵,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7月,入大唐赤山法华院常住(今山东威海),11月20日,开始学得《鱼山声明集》中的《始段呗》、《中呗》、《后呗》等唐风鱼山梵呗。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是魏《陈思王感鱼山梵声制呗记》,以东汉声曲折记谱的唐前梵呗,天台宗传承《鱼山声明集》,由宋代家宽1173年手抄,真言宗传承1514年长惠抄《鱼山私抄》(今称《鱼山虿芥集》),梵音总持修持法门必修课本,将其内容以不同的形式注解不离“鱼山”之名称而自居辗转抄录、承传。直至后来以各山各宗名称各自命名,加之日本国进行了去中国化的文化潮流,逐渐被改编成了日语版,如《谱博士鱼山》《觉晓鱼山》《长惠鱼山》《朝意鱼山》《冠注鱼山》《明应鱼山》《正保鱼山》等百余个版本。
明永乐十五年(1417),御制南北曲《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整理以鱼山梵呗为核心的佛曲化发展,词曲牌热,赦令佛教“歌曲行动”,音声佛事严重“戏曲”化与“民间歌曲”化,导致梵呗传承衰落。虽然如此,尚有著名大文学家杨慎(1488~1559),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在南国鸡足山听闻鱼山梵呗《太子颂浴佛大赞》,作《肆月八日观李中溪浴佛会》云:“三花宝树下,八水香池边;鹫岭玄宗启,鱼山清梵传...”无言道公(1547—1623)祖师“梵呗妙用”救周藩王瘿病“不药顷愈”之公案,见证“鱼山清梵传"的代表作在传承日传承。亦有著名大学者王世贞(1526-1590)《夜闻梵呗》“陈王演真呗,深公吐玄唱”的开悟偈古诗,此足征听闻梵呗证悟、止恶向善的内涵与传承尚在。
    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建四川德阳广汉龙居寺山门石对联:“鹿苑悟禅宗,门对清江澄性水;鱼山宣梵呗,客从古道听心经。”今为清朝书法家张怀泗重书。乾隆弘历(1711-1799)亲自来鱼山拜谒曹植墓吊古,题《鱼山口号》及《闻道诵经戏题》中“今日鱼山闻梵唱”,并题联认为“国满?香,古枝分鹿苑;天高竺梵,晴呗接鱼山”等历史,也皆能说明佛教中国化起始梵呗鱼山的悠久传承影响。到1800年佛教界高僧大德自发回归鱼山梵呗法事传承保护的创举,集成了远离“歌曲行动”的《禅门日诵》功课本兴盛教内外,仪轨法事,寻求归真。至今广为流传,究其源头皆是鱼山梵呗遗韵佛事仪轨。
  《禅门日诵》代表性的版本: 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1873年刊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少林寺贞俊大和尚传承明朝无言正道《鱼山声明集》手抄一本,及《禅门日诵》诸赞《梵呗妙用》一书为修持法门传承,后朝鱼山小住净觉寺参学梵呗。1926年少林寺德禅长老抄录《鱼山梵呗声明集》传承梵呗反闻自性法门,序中:“...而能直超三界者也,盖法门梵呗一科,鱼山思王有梵呗和雅之宪章,能澄清三业,谛观一心与楞严会上证入耳根圆通三昧...”1928年成都印诠法师抄写以鱼山思王编辑的《释氏梵呗全集》鱼山创梵呗和雅之宪章。1936年,三山定光古刹比丘越尘汇编《赞诵集要》为“梵呗流辉”传承,序中指出:“(梵呗)实?于魏时陈思王,后游鱼山闻有声特异,清扬婉转,遂仿其声曰鱼山梵呗。今禅门日课,首重朝暮两课,全收显密工夫,结成自性法门。”
   20世纪80年代初,本人(释永悟)于少林寺皈依,出家发心继承传统修持梵呗自性法门。1996年应邀于2002年8月8日正式驻锡山东东阿“一穷二白”的鱼山,为保护传承梵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表“复兴梵呗,生死与共”的誓愿声明,开始住持重建祖庭鱼山梵呗寺工作,2006年,鱼山梵呗寺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期间,鱼山梵呗学术研讨会研究指出:曹植开创鱼山梵呗实现“佛教中国化文化自信”的概念确立,正本清源,实至名归。
首届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复兴佛教中国化梵呗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2008年6月,鱼山梵呗成功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人(释永悟)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文化厅命名,授予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综上,鱼山梵呗经历了历史五变:第一、无授时期:(公元前300- 230)金言有译,梵响无授。第二、梵呗时期:(230-1417)鱼山梵呗,改梵为秦。第三、佛曲时期:(1417-1800)歌曲发展,词曲牌热。第四、仪轨时期:(1800-1949)仪轨法事,寻求归真。第五、复兴时期(1949-    )正本清源,传承回归。
 

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梵呗修持内涵,展示净心音乐外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鱼山梵呗的特征
    鱼山梵呗成功开创“改梵为秦”的佛教中国化先河,以汉代升降声曲折的五音七声、十二律吕的梵呗将佛教传扬开来,兴盛全国,并传播到日本、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传承下来。唐朝时期将曲谱用工尺谱完善注记,明清时以板眼记谱。鱼山梵呗保持内涵鲜活反闻自性的修持法门,不仅是外延佛事仪轨,更非流变发展的佛曲音乐。鱼山梵呗“贵在声文两得”,坚守传承“阿”韵(a-o-e)字正腔圆的丛林腔,没有“南腔北调”杂音脏口,遵循协谐律吕、符靡宫商,海潮音振动发声与气息修持。鱼山梵呗分赞、偈、咒、文、名佛号五种文本,依念诵五次第修行。鱼山梵呗注重“清雅、哀婉、直声、吐纳抑扬、盖其风烈”全然自然真声的风格。
(二)鱼山梵呗唱词的文学形式与演奏乐器及“六契传承”
    可归为五大类:1.赞:五句赞、六句赞;2.偈:四言偈、五言偈、六言偈、七言偈;3.咒:咒语、真言,音译念、吟诵;4.文:经文或白话文;5.诸佛菩萨名号。内容包括显密,“齐会之场,修善之所。以法用为先,以音韵为事,声为佛事,盖此谓欤。如《长音》《唱礼》《云何呗》者,密宗以之为规模,如《九条锡杖》《始段呗》者,显教以之为准的。此外唐梵诸赞、经论伽陀、普贤忏法、弥陀念佛、悉以音曲而成道仪,皆以声明而展观行”。《太子颂》《四十二契(六契传承)》《始呗》《中呗》《后呗》《如来呗》《出家呗(毁形呗)》《云何呗》《佛赞》《法赞》《僧赞》《百字赞》《百八赞》等二百首曲谱。从三国兴盛唐朝传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古呗。
   演奏梵呗所需要的法器主要有磬、大小木鱼、中鼓、扁鼓、钟、铪、铛、引磬、钹和大板等打击法器伴奏。
鱼山梵呗至唐朝注重“六契传承”至今,曹植将悉昙字母42字为声母,与汉语五音七声十二律吕相切拼,形成鱼山四十二调子,后被应用到译经、诵经中,如鸠摩罗什403-404年译成《大品般若经》,415年译成《大般涅?经》等诸经。特别是《华严经》最为代表性,俗称“华严字母”完整收录在《禅门日诵》中。1、四十二契分为六章,历史传承上把42字母分为七个一章,共六章。2、四十二契中以“一合契”“二合契”“三合契”共六契传承至今。3、唐朝传承的《鱼山声明集》古籍书中梵呗音用,共分为六章。
(三)梵呗文化的传承价值
1. 文化价值:
    梵呗是中国人对佛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流行的器乐佛曲到佛事仪轨中的唱诵再到修行法门中独特的唱持密法,在梵呗体系中从曹植的汉代升降声曲折、汉语四声五音的出现,到五言律与七言律、十二吕律声律及格律等文学体系成熟运用的发明,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追根溯源,作为音声佛事的梵呗声闻而生信唱持修定,再到引人发慧的赞诵。入觉悟佛境,都不能脱离其作为清净自性成佛之道之修持法门的本来面目。
    鱼山梵呗整理挖掘过程中发现,无论从曹植的鱼山梵呗四十二契汉语反切、四声、五音的出现,还是到五言七言律、十二吕律的声律及格律等汉语音韵体系及诗词格律的发明与成熟运用,皆是佛教中国化的文化产物。梵呗具有历史五变、文本五类、次第五层、传承五要、利益五种共二十五种特征,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代表性强,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保护价值,从佛教语言学、文学、哲学、有关佛教的民族音乐学、佛教布教之记录与佛教史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珍贵的价值,伴随佛教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代表性的积极作用。
2. 历史价值:
    鱼山梵呗开创佛教中国化历史先河,将传统文化在佛教中传承了下来,将佛教传播世界。对佛教音乐乃至中国音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历史上曹植被尊为梵呗创始人、中国佛教音乐鼻祖,鱼山也成为佛教梵呗正宗“丛林腔”标准典范的代名词。流传千年濒危,当今正本清源,传承复兴,再次填补了中国梵呗文化体系的空白。
3. 社会价值:
  《梁高僧卷》经师论梵呗四德:“感天地、通神明(灵)、按万民,成性类。”在咏叹唱诵时,从形式到内涵,身心归于一如,威仪容态,端庄自然、垂眼调息,心平气和、畅朗无垢,俗尘不染,如法如仪地凝注,进入最佳状态。从善的心念对宇宙、生命乃至人类尊严“唱诵利人天”。人们领略到道德与心灵的净化过程,颇符合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提升幸福指数,净化身心,启发智慧、止恶从善、和谐环境,极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之社会教化价值。
4. 艺术价值:
   鱼山梵呗是中国最古老的梵呗原声,魏晋南北朝采用五音“声曲折”线记谱,到了隋唐梵呗采用固定“声曲折” 及工尺谱两种形式,宋元、明清以板眼为主记谱,此板眼记谱法传于今日。随着文化的发展,为了科学了解其组织结构,推动文化传承,今有鱼山梵呗传承复兴沙门释永悟成功破译古谱为五线谱形式,弥补了古谱对音的高低无法明确标记的缺陷,既精准又便于修习,利于今后能读西洋乐谱的人们能够随时再现古风原貌,以传承后世。
   鱼山梵呗作为正宗汉传佛教标准“丛林腔”的代名词,在中国佛教史及佛教音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东渐而传入韩国、日本,并在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其它国家均见流布,形成了独特的佛教音乐文化,于教内外,影响广泛。而且其音乐元素和文化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对于中国民间说唱音乐、音韵学以及乐律、音阶和字谱学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它不但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而且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进民族的团结,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加深各国人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产生积极影响。
5.养生价值:
    梵呗是从清净慈悲中流露出微妙的自然和谐妙音,开发听觉,打破感知障碍,长期深入的修持与听闻有疏导身心健康安心作用。梵呗修炼的五层次第很好的传承了《黄帝内经》五音、五行、五气等传统,在现代医疗与实际生活当中被广泛运用于忧郁症、恐惧症、焦虑症,思想不能集中、魂不附体等七情所伤的病症治疗。
  《十诵律》云:“如听梵呗,其利有五:一者身体不疲,二者不忘所忆,三者心不懈怠,四者音声不坏,五者诸天欢喜。”又《高僧传》云:“夫圣人制乐,其德四焉,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
梵呗在自修、利他与住持佛法上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从而走向自我修持的人生幸福圆满之路。

三、新时代保护传承梵呗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望中国精神家园,沿着佛教中国化方向坚定前行
    积极创新禅修理念接引社会大众,通过观察昆虫知了(蝉) “破茧而出”、“金蝉脱壳”、“了脱生死”、“一鸣惊人”的蜕变过程,参究、领悟,发现与梵呗反闻自性、耳根圆通“壁观”的禅净双修法门,有异曲同工之妙,遂将此禅机命名为梵呗“太极蝉”禅修理念。2003年,这一定律被广大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及梵呗学者、音乐人接纳使用,并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确定为“太极蝉(TaiJiZen)”夏令营安居禅修纪念活动日。
    为保证鱼山梵呗传承有序,根据传承保护的规定,确定完善了梵呗传承保护的五要素:一、传承人:释永悟;二、传承堂号:声明堂;三、传承谱系:五十字辈;四、传承日:佛诞日;五、代表作:太子颂浴佛《释迦大赞》,并按照原赞填词《东阿王赞》,既可赞叹创始人陈思王制呗功德,又不违背宗教戒律习俗。
    梵呗传承五要素的确定,有效传承了中国佛教梵呗的“修持内涵”与 “仪轨外延”。确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佛诞节举办的“鱼山梵呗传承日”,鱼山至今已成功传承11届,培训35期,修建享有“梵呗祖庭”之美誉的鱼山梵呗寺,担当起承传梵呗文化的使命,对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能发挥积极作用!
    近二十年来,传承人编撰出版了《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鱼山梵呗声明集(五线谱)》《中国梵呗传承法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多部著作,发表了《音声佛事话梵呗》《传承梵呗内涵,保护佛教遗产》《梵呗与成佛之道》等20余篇学术论文,修复了元朝古籍善本《鱼山声明集》明代《鱼山私钞》等古籍。2004年,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了“梵呗”商标,为维护鱼山梵呗的知识产权,保护传承内涵,打造过硬文化品牌,抵制歪曲使用梵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鱼山梵呗“中日友好传承交流当仁不让的爱国佳话
    在传承保护鱼山梵呗的经历中,传承人与国内外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与海内外广大同仁,结下了许多殊胜善缘。
    改革开放以来,鱼山接待日本梵呗弟子朝山归宗文化交流频繁,佛教本来不争,但在爱国上,中日友好交流,机锋相对,当仁不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而不同。永悟法师回忆:“2010年6月10日,日本国日莲宗妙本寺早水日秀长老一行21人参拜团来鱼山梵呗寺朝山礼祖,交流了梵呗文化的发展与研究成果。当日中午,参拜团在梵呗寺举行参拜法事毕,此时,烈日当头,长老抬头看了看天空太阳,若有所喻道:“今日是好日!”言罢,长老望着我,似有所期。我见话中有话,没直接回应,凝视着日秀长老,沉默少许,以手指指天道:“当中才真中!”话音刚落,日秀长老惊呼:“妙!高僧!佛日中天!”全场人不约而同会心而笑。此正是中日友好默契天然的意义所在!
    2018年6月20日,早水日秀长老的弟子坂田美佳遵循恩师足迹与遗愿再度来到鱼山梵呗寺参拜,重新谈起这段佳话,感慨万千,坂田美佳契悟佛法,欣然亲书“今日是好日,当中才真中”的“佛日中天”墨宝,纪念鱼山中日友好对禅机的公案。
    2017年11月,永悟法师又接待了日本大阪府泉佐野市市长千代松大耕13人鱼山参拜,并就鱼山梵呗在日本流传千年的历史,进行了友好交流,为千代市长详细介绍了曹植的七步诗,并引导其书丹留念,千代市长格外欢喜,似有所悟中日友好的意义所在 。
    2019年9月,永悟法师又接待了日本日莲“朝山归宗”参拜团,以日本日莲宗理事长、日本全国声明师联合会常任主席、京都府护国寺584代住持、鱼山声明导师上田尚教为团长,来自日本十六个县府十六座日莲宗代表寺院的住持等21人。这是上田尚教法师第三次参拜鱼山,再续胜缘,书丹“礼拜鱼山梵呗寺并释永悟尊师,朝山归祖,谐调微妙!”尚教团长率十六寺院与鱼山梵呗寺进一步加深联络,巩固中日友好,推动世界和平。

五、祖庭梵呗寺保护传承鱼山梵呗文化内涵的“中国精神”宣言
(一)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曹植鱼山闻梵声制呗而始创鱼山梵呗传统之路传承下去,牢固树立汉传佛教僧宝承传佛陀梵音而证悟声闻僧,传承佛法宗教中国化汉语声明的重要成果标志。坚持中国人对佛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始终发扬鱼山梵呗标准“丛林腔”代名词佛教中国化优秀典范精神。鱼山梵呗“改梵为秦”以“学者之宗”从不会把梵文作为汉语语言己经佛教中国化方向两千多年的障碍问题。
(二)鱼山梵呗千八百年历史以来,坚持不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佛法经典,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梵呗宗教中国化体系,进而文化自觉而自信,始终以鱼山偕鹿苑齐名的梵呗等同声闻的声明而从不会把他国看作是自己的心灵家园。
(三)鱼山梵呗自魏三国以来成功将佛教中国化弘扬开来,从不会把爱祖国与爱他国看作难以选择的问题。
(四)鱼山梵呗坚持弘法普渡众生中从不会把因为素食而佛国化或歧视非佛教徒。
(五)鱼山梵呗始终坚持把传承“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鲜活起来为己任,继续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给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友好,世界和平,从不会把迷失当觉悟的方向。

结语
    总之,梵呗始创鱼山,属于世界,传承有序,体系完整。历经梵响无授、鱼山梵呗、歌曲发展、仪轨法事、正本清源的回归内涵历史五变传承时期。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梵呗成功传播佛教中国化在汉传佛教中传承下来。祖庭文化,传承复兴,正本清源,实至名归。保护鱼山梵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蕴藏的中国精神始终鲜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梵呗正能量,服务国家,造福人类!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觉自信起着深远重大的意义!
正如著名非遗保护专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田青先生所书:“佛梵法梵僧梵三宝梵,庄严国土天下第一;始呗中呗后呗如来呗,利乐有情世上不二。”
       
    作者:释永悟  鱼山梵呗寺住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出版了《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鱼山梵呗声明集(五线谱)》《中国梵呗传承法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多部著作,发表了《音声佛事话梵呗》《传承梵呗内涵,保护佛教遗产》《梵呗与成佛之道》等20余篇学术论文。
联系:13780729866   Email:yushanfanbai@126.com
参考文献
[1]释慧皎. 高僧传[M]. 中华书局, 1992: 568.
[2]隋天台智者大师. 金光明经玄义[M]. 2012.
[3]鸠摩罗什大师译,释迦牟尼佛著. 大乘妙法莲华经(Saddharma Pundarika Sūtra)[M].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7: 352.
[4]唐道世. 法苑珠林[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700.
[5]唐释道宣. 续高僧传[M].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9: 1389.
[6]日本圆仁著. 入唐求法巡礼记[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77.
[7]释迦牟尼佛著. 出贤劫经.[M].
[8]道宣撰唐.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M].
[9]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萨婆多部十诵律61卷[o].
[10]爱新觉罗·弘历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1]日僧家宽抄记.鱼山声明集[o].1173.
[12]长惠抄记.鱼山虿芥集[o].1496.
[13]杨慎.升庵集.[o].156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M].法律出版社,2011-03 .
[15]华严经[M].东方出版社,2016-07 .